近期,我院智能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院院長盧毅教授帶領團隊赴廣州、郴州兩地就湘粵運河相關事宜開展調研。調研組在廣東省航道局召開專題座談會,事務中心主任朱永靈、總工程師楊明遠、總經濟師段翔等參加;調研組還在郴州市交通局副局長李湘仕、水運事務中心主任譚祥軍、市交通局航道科科長賀茂峰的陪同下前往宜章市實地勘踏湘粵運河線路。
湘粵運河是構想規劃溝通長江、珠江兩大水系的水上運輸通道。湘粵運河預設線路北起岳陽市長江城陵磯,經湘江從衡陽至郴州,接至廣東韶關市北江干流,然后于北江三水河口思賢窖進入珠三角河網城市,全長在1100~1240km之間,運河規劃為1000噸級航道標準。
調研組認為,湘粵運河南與廣州相連,北至洞庭湖,溯長江而上,可達鄂、湘、川、渝;下至長江中游,與京杭運河連接,形成全長約4500公里的京廣運河,與淮河、黃河、海河貫通;至長江下游,達到江、浙、滬等發達地區。京廣運河橫跨五大流域,連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雄安新區、北部灣等國家戰略實施區域,輻射全國80%以上人口和地區,融合發揮多種國家戰略作用。湘江—北江一線,沿江地級市以上的城市包括岳陽、長沙、湘潭、株洲、衡陽、郴州、韶關、清遠、佛山、廣州等10個城市,通過湘粵運河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流域經濟、沿江城市群、運河經濟帶。從打造綜合性工程、增強經濟社會效益出發,將湘粵運河項目定位為集航運、發電、旅游、城市建設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增強項目的經濟效益。特別是內河休閑旅游新業態成為新時代社會發展的熱點,使湘粵運河能結合旅游、人文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盧毅教授團隊開展的湘粵運河項目研究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學校黨委書記付宏淵、副校長錢國平等多次聽取匯報,與課題團隊一同研究有關工作。付宏淵書記指出,湘粵運河建設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需要,是實施中部崛起的戰略支撐;湘粵運河將打通中西部兩大江海新通道,是湖南新時代加快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付宏淵書記認為,盧毅教授團隊開展湘粵運河課題研究,是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專家將科研工作聚焦和服務國家、湖南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需求的具體表現和責任擔當。
盧毅教授表示,湖南與廣東兩省經濟實力強,經濟聯系廣,水運互通需求大,合作動力巨大;湖南與廣東兩省航道資源、水資源、既有航道聯通條件較好,運河建設基礎優勢大;湘粵運河線路里程相對較短、沿線城市分布較多,建設共識強,立體交通大通道建設前景廣闊。
課題組建議,湖南省要抓住湘粵運河重大機遇,加快推進湘粵運河建設工作;爭取國家層面決策支持,將湘粵運河納入國家規劃;主動促進部省聯合聯動,共同推進湘粵運河建設。(文/何其超 圖/張雪 審/孔偉紅)
近期,我院智能交通與現代物流研究院院長盧毅教授帶領團隊赴廣州、郴州兩地就湘粵運河相關事宜開展調研。調研組在廣東省航道局召開專題座談會,事務中心主任朱永靈、總工程師楊明遠、總經濟師段翔等參加;調研組還在郴州市交通局副局長李湘仕、水運事務中心主任譚祥軍、市交通局航道科科長賀茂峰的陪同下前往宜章市實地勘踏湘粵運河線路。
湘粵運河是構想規劃溝通長江、珠江兩大水系的水上運輸通道。湘粵運河預設線路北起岳陽市長江城陵磯,經湘江從衡陽至郴州,接至廣東韶關市北江干流,然后于北江三水河口思賢窖進入珠三角河網城市,全長在1100~1240km之間,運河規劃為1000噸級航道標準。
調研組認為,湘粵運河南與廣州相連,北至洞庭湖,溯長江而上,可達鄂、湘、川、渝;下至長江中游,與京杭運河連接,形成全長約4500公里的京廣運河,與淮河、黃河、海河貫通;至長江下游,達到江、浙、滬等發達地區。京廣運河橫跨五大流域,連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雄安新區、北部灣等國家戰略實施區域,輻射全國80%以上人口和地區,融合發揮多種國家戰略作用。湘江—北江一線,沿江地級市以上的城市包括岳陽、長沙、湘潭、株洲、衡陽、郴州、韶關、清遠、佛山、廣州等10個城市,通過湘粵運河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流域經濟、沿江城市群、運河經濟帶。從打造綜合性工程、增強經濟社會效益出發,將湘粵運河項目定位為集航運、發電、旅游、城市建設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增強項目的經濟效益。特別是內河休閑旅游新業態成為新時代社會發展的熱點,使湘粵運河能結合旅游、人文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盧毅教授團隊開展的湘粵運河項目研究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學校黨委書記付宏淵、副校長錢國平等多次聽取匯報,與課題團隊一同研究有關工作。付宏淵書記指出,湘粵運河建設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需要,是實施中部崛起的戰略支撐;湘粵運河將打通中西部兩大江海新通道,是湖南新時代加快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付宏淵書記認為,盧毅教授團隊開展湘粵運河課題研究,是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專家將科研工作聚焦和服務國家、湖南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需求的具體表現和責任擔當。
盧毅教授表示,湖南與廣東兩省經濟實力強,經濟聯系廣,水運互通需求大,合作動力巨大;湖南與廣東兩省航道資源、水資源、既有航道聯通條件較好,運河建設基礎優勢大;湘粵運河線路里程相對較短、沿線城市分布較多,建設共識強,立體交通大通道建設前景廣闊。
課題組建議,湖南省要抓住湘粵運河重大機遇,加快推進湘粵運河建設工作;爭取國家層面決策支持,將湘粵運河納入國家規劃;主動促進部省聯合聯動,共同推進湘粵運河建設。(文/何其超 圖/張雪 審/孔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