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交通學院師生齊聚工科二號樓B-301多功能報告廳,參加由長沙理工大學、湖南日報社共同舉辦的“探尋湖湘文化印記,走進長沙理工”主題活動,主辦單位領導高度重視,特邀知名學者、教授鄭佳明,知名學者、文學評論家龔旭東,著名作家徐志頻,知名教授、社會學家成松柳等嘉賓蒞臨活動現場。校黨委宣傳部、湖南日報社新聞周刊負責人及我院全體院領導、教工黨員、學生代表參加了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面向高校、湖南各個地域的文化單位進行湖湘文化的推廣,湖湘文化具有現實的價值意義,從左宗棠開始拓展到各位湖湘歷史先賢,長沙理工大學是活動推廣的首站。
活動由龔旭東主持,鄭佳明、成松柳分別致辭,鄭佳明談到:“有關左宗棠的研究多而雜,我比較提倡讀經典,讀原文,讀史料。湖湘文化是從楚湘文化中獨立出來的,一直影響到新中國。繼承湖湘文化精華,剝離湖湘文化的糟粕,對同學們的學習、生活都會起好的作用。”成松柳談到:“湖湘文化以屈賈為源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和‘雖九死而未悔’血性,一直延續到左宗棠,到毛澤東。湖湘文化的路是一條不同尋常的路,一條不斷延續發展的路。”
隨后,徐志頻以《左宗棠:家書抵萬金》為主題,從湖湘文化的初心到“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的深遠意義,結合歷史與現代實例生動講解“左宗棠與湖南人精神”的詳細內涵。在他看來,湖湘文化是湖南人的生存與發展的方式: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實事求是、兼收并蓄;湖南人精神是湖南人共有的氣質與追求:忠誠、擔當、求是、圖強。龔旭東、成松柳對專題講座進行了點評。
最后互動環節中,師生們踴躍提問,與三位嘉賓積極交流,針對左宗棠當時所處的人文環境、湖湘文化的現代影響及左宗棠代表的湖南精神等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嘉賓深入交流互動。
通過此次主題活動,深入了解、學習湖湘文化,走進左宗棠的同時,探索左宗棠與湖南精神的聯系,大家認為,這是一場盛大的文化大餐,收獲很大,很受啟迪,喚起了大家的理想情懷、家國情懷。交通學院將繼續引領師生探尋文化印記,宣傳、推廣湖湘文化,傳承、弘揚湖湘文化。(文/圖 李金蓮 審/胡慶國)
4月2日下午,交通學院師生齊聚工科二號樓B-301多功能報告廳,參加由長沙理工大學、湖南日報社共同舉辦的“探尋湖湘文化印記,走進長沙理工”主題活動,主辦單位領導高度重視,特邀知名學者、教授鄭佳明,知名學者、文學評論家龔旭東,著名作家徐志頻,知名教授、社會學家成松柳等嘉賓蒞臨活動現場。校黨委宣傳部、湖南日報社新聞周刊負責人及我院全體院領導、教工黨員、學生代表參加了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面向高校、湖南各個地域的文化單位進行湖湘文化的推廣,湖湘文化具有現實的價值意義,從左宗棠開始拓展到各位湖湘歷史先賢,長沙理工大學是活動推廣的首站。
活動由龔旭東主持,鄭佳明、成松柳分別致辭,鄭佳明談到:“有關左宗棠的研究多而雜,我比較提倡讀經典,讀原文,讀史料。湖湘文化是從楚湘文化中獨立出來的,一直影響到新中國。繼承湖湘文化精華,剝離湖湘文化的糟粕,對同學們的學習、生活都會起好的作用。”成松柳談到:“湖湘文化以屈賈為源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和‘雖九死而未悔’血性,一直延續到左宗棠,到毛澤東。湖湘文化的路是一條不同尋常的路,一條不斷延續發展的路。”
隨后,徐志頻以《左宗棠:家書抵萬金》為主題,從湖湘文化的初心到“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的深遠意義,結合歷史與現代實例生動講解“左宗棠與湖南人精神”的詳細內涵。在他看來,湖湘文化是湖南人的生存與發展的方式: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實事求是、兼收并蓄;湖南人精神是湖南人共有的氣質與追求:忠誠、擔當、求是、圖強。龔旭東、成松柳對專題講座進行了點評。
最后互動環節中,師生們踴躍提問,與三位嘉賓積極交流,針對左宗棠當時所處的人文環境、湖湘文化的現代影響及左宗棠代表的湖南精神等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嘉賓深入交流互動。
通過此次主題活動,深入了解、學習湖湘文化,走進左宗棠的同時,探索左宗棠與湖南精神的聯系,大家認為,這是一場盛大的文化大餐,收獲很大,很受啟迪,喚起了大家的理想情懷、家國情懷。交通學院將繼續引領師生探尋文化印記,宣傳、推廣湖湘文化,傳承、弘揚湖湘文化。(文/圖 李金蓮 審/胡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