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就要開學,剛滿50歲的長沙理工大學交通學院周騫副教授卻再也不能站上他熱愛一生的講臺。
和鼻咽癌抗爭了6年的周騫老師走了,臨走時還在念叨著自己未完成的工作。8月28日,在他的追思會上,他正在讀大學的兒子哽咽著回憶:彌留之際,他還在牽掛學生的論文未看完。
追思會現場200多人泣不成聲。“他把崇高的師德踐行到了生命的盡頭,一生都在詮釋和堅守著黨員教師的初心!”長沙理工大學交通學院黨委書記胡慶國含淚追思。
“他是真熱愛教師這份事業”
1994年,周騫從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畢業,留校當了一名高校教師,工作之余攻讀了碩士、博士。2000年5月,他光榮入黨,教書育人更是充滿了熱忱。
2013年10月,鼻腔多次出血、視力日漸模糊的周騫被確診為鼻咽癌晚期。兩個多月后,掉了3顆牙齒的周騫出院,絲毫不顧醫生“全休半年”的建議,重回講臺。“勸都勸不住!”時任教研室主任柳伍生說。
重返講臺后,周騫的學生發現,周老師總是會俯下身子把頭側過來傾聽學生說話,而且上課還用上了“小蜜蜂”擴音器,“我們后來才知道是因為化療導致他一個耳朵失聰了,為了聽清我們講的話就用了這個姿勢。”物流1202班羅玉麗同學回憶說。
2018年4月,周騫的病情再次反復,只能又住院。這次治療期間,周騫發現,國內很多大學開設了特種物流這門課程,但沒有一本系統的教材。于是,他開始著手編寫一本《危險貨物運輸》本科教材。
“他是真熱愛教師這份事業。”胡慶國回憶說,就在今年7月9日下午,學校和學院開大會,周騫頭痛得厲害,要一直用手壓著頭頂才稍微舒服些,但他還是堅持參加完會議。不僅如此,會后他還留下來給2018級研究生潘自翔逐字逐句指導論文。
“一生節儉樸素,對學生卻傾其所有”
2016年,周騫連獲兩項榮譽:一是被湖南省教育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二是獲評學校首屆“教學奉獻獎”。
這兩個榮譽都有獎金,身患重病的周騫卻一分都沒留下。“優秀共產黨員”所得的1000元獎金,周騫全部交了“額外”黨費;“教學奉獻獎”的2萬元獎金,他全部捐入學校教育基金。
周騫生病住院后,學校送去了慰問金,他委婉地謝絕了,說給比他更需要幫助的師生;他的幾個研究生偷偷塞的“心意”,他硬是塞了回去,說“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是更好的“心意”。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周騫生前所獲獎勵和重病期間的慰問金都以交特殊黨費、捐贈校基金會、資助困難學生等方式捐出,分文不取。
其實周騫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甚至是清貧。他和妻子都來自農村,還有三個老人需要贍養,兒子正在上大學。系里的老師說,周老師一件夾克可以穿10多年。
周騫不但拒收任何慰問禮物,反而經常出資支持學生的活動。“老師一生節儉樸素,對學生卻傾其所有。” 2016級交通運輸專業羅旭同學說。
“有您這樣的老師真好”
很多專業課老師不愿意當班主任,周騫卻一次次主動“攬活”。“都說上大學沒人管,但他就像媽一樣。”學生張宇琪說,周騫經常和學生談話,指導做好學習規劃,叮囑早起鍛煉天冷加衣,“別的班都好羨慕的”。
“對周老師,我只有感激和歉疚。”2015級研究生呂小峰清楚地記得,2016年6月的一個周三,他與周老師約好在下午見面指導論文。可是那天沒課的呂小峰午睡過了頭,醒來才發現已經五點多了,沒想到周騫卻一直耐心地等著他。天慢慢地黑了,周騫不顧疲累,堅持逐句把論文指導完,才去趕公交車回家。“看著公交車漸漸消失在夜色中,我的眼睛都濕潤了,好想跟周老師說一聲,有您這樣的老師真好!”呂小峰深情地說。
這樣的動人場景,周騫的研究生幾乎都遇到過。“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老師早早地來到了教學樓,教我們修改論文。我發現老師不止一次用紙擦鼻子,感覺到他有點不舒服,就讓他休息下,他卻說沒事,一直堅持了一整天。”2015級研究生項玉蘭,對當時的情景還記憶猶新。
只要不在醫院,周騫班上的每次班會他都會參加。“那時我們不知道周老師已經都需要每天去醫院治療,那次班會上周老師又給了我們很多學習生活上的建議。” 2016級交通運輸專業康依權同學回憶起上學期末的最后一次班會,淚眼婆娑:“老師你在哪兒?我們想你了!”
新學期就要開學,剛滿50歲的長沙理工大學交通學院周騫副教授卻再也不能站上他熱愛一生的講臺。
和鼻咽癌抗爭了6年的周騫老師走了,臨走時還在念叨著自己未完成的工作。8月28日,在他的追思會上,他正在讀大學的兒子哽咽著回憶:彌留之際,他還在牽掛學生的論文未看完。
追思會現場200多人泣不成聲。“他把崇高的師德踐行到了生命的盡頭,一生都在詮釋和堅守著黨員教師的初心!”長沙理工大學交通學院黨委書記胡慶國含淚追思。
“他是真熱愛教師這份事業”
1994年,周騫從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專業畢業,留校當了一名高校教師,工作之余攻讀了碩士、博士。2000年5月,他光榮入黨,教書育人更是充滿了熱忱。
2013年10月,鼻腔多次出血、視力日漸模糊的周騫被確診為鼻咽癌晚期。兩個多月后,掉了3顆牙齒的周騫出院,絲毫不顧醫生“全休半年”的建議,重回講臺。“勸都勸不住!”時任教研室主任柳伍生說。
重返講臺后,周騫的學生發現,周老師總是會俯下身子把頭側過來傾聽學生說話,而且上課還用上了“小蜜蜂”擴音器,“我們后來才知道是因為化療導致他一個耳朵失聰了,為了聽清我們講的話就用了這個姿勢。”物流1202班羅玉麗同學回憶說。
2018年4月,周騫的病情再次反復,只能又住院。這次治療期間,周騫發現,國內很多大學開設了特種物流這門課程,但沒有一本系統的教材。于是,他開始著手編寫一本《危險貨物運輸》本科教材。
“他是真熱愛教師這份事業。”胡慶國回憶說,就在今年7月9日下午,學校和學院開大會,周騫頭痛得厲害,要一直用手壓著頭頂才稍微舒服些,但他還是堅持參加完會議。不僅如此,會后他還留下來給2018級研究生潘自翔逐字逐句指導論文。
“一生節儉樸素,對學生卻傾其所有”
2016年,周騫連獲兩項榮譽:一是被湖南省教育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二是獲評學校首屆“教學奉獻獎”。
這兩個榮譽都有獎金,身患重病的周騫卻一分都沒留下。“優秀共產黨員”所得的1000元獎金,周騫全部交了“額外”黨費;“教學奉獻獎”的2萬元獎金,他全部捐入學校教育基金。
周騫生病住院后,學校送去了慰問金,他委婉地謝絕了,說給比他更需要幫助的師生;他的幾個研究生偷偷塞的“心意”,他硬是塞了回去,說“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是更好的“心意”。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周騫生前所獲獎勵和重病期間的慰問金都以交特殊黨費、捐贈校基金會、資助困難學生等方式捐出,分文不取。
其實周騫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甚至是清貧。他和妻子都來自農村,還有三個老人需要贍養,兒子正在上大學。系里的老師說,周老師一件夾克可以穿10多年。
周騫不但拒收任何慰問禮物,反而經常出資支持學生的活動。“老師一生節儉樸素,對學生卻傾其所有。” 2016級交通運輸專業羅旭同學說。
“有您這樣的老師真好”
很多專業課老師不愿意當班主任,周騫卻一次次主動“攬活”。“都說上大學沒人管,但他就像媽一樣。”學生張宇琪說,周騫經常和學生談話,指導做好學習規劃,叮囑早起鍛煉天冷加衣,“別的班都好羨慕的”。
“對周老師,我只有感激和歉疚。”2015級研究生呂小峰清楚地記得,2016年6月的一個周三,他與周老師約好在下午見面指導論文。可是那天沒課的呂小峰午睡過了頭,醒來才發現已經五點多了,沒想到周騫卻一直耐心地等著他。天慢慢地黑了,周騫不顧疲累,堅持逐句把論文指導完,才去趕公交車回家。“看著公交車漸漸消失在夜色中,我的眼睛都濕潤了,好想跟周老師說一聲,有您這樣的老師真好!”呂小峰深情地說。
這樣的動人場景,周騫的研究生幾乎都遇到過。“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老師早早地來到了教學樓,教我們修改論文。我發現老師不止一次用紙擦鼻子,感覺到他有點不舒服,就讓他休息下,他卻說沒事,一直堅持了一整天。”2015級研究生項玉蘭,對當時的情景還記憶猶新。
只要不在醫院,周騫班上的每次班會他都會參加。“那時我們不知道周老師已經都需要每天去醫院治療,那次班會上周老師又給了我們很多學習生活上的建議。” 2016級交通運輸專業康依權同學回憶起上學期末的最后一次班會,淚眼婆娑:“老師你在哪兒?我們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