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規律,秉承“博學、力行、守正、拓新”校訓精神,堅持“德育為先、知識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育人理念,突出科教融匯,夯實科學教育根基,彰顯工程教育特色。培養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工程倫理觀,具備突出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卓越的工程實踐能力、開闊的國際視野、良好的溝通與自適應能力;掌握土木工程技術、管理、經濟、法律和信息技術等基礎知識,接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備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復雜工程管理問題的綜合專業能力;能在公路交通、土木建筑等行業從事項目管理和造價咨詢工作,成為“底色亮、實踐強、善創新、敢擔當”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和行業精英。
畢業后經過 5 年左右實踐工作的鍛煉,具備勝任工程師或者相應職稱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條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事業心和職業道德,能積極服務國家與社會。
2)能夠熟練運用專業知識,在工程項目前期策劃、工程造價、施工管理等領域,具有分析解決復雜工程管理問題的能力,勝任注冊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和建造師工作,成為管理、技術、經濟、法律、信息技術等多學科背景團隊的負責人或技術骨干。
3)能夠遵循工程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提出工程設計方案,并將人文、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等因素融入到工程設計和實施中解決復雜工程管理問題。
4)具備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在先進信息技術與工程管理融合發展中從事創新性研究和實踐工作。
5)重視溝通交流,能夠融入團隊,具有組織、管理和決策能力,具備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能力,能接受和應對新技術、新事物和新問題帶來的挑戰,具有引領團隊適應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能力。
二、培養規格
(一)知識要求
掌握工程制圖、建筑材料、工程力學、工程測量、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等工程技術知識;掌握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運籌學、工程合同管理等管理知識;掌握工程經濟、工程財務等經濟學知識;掌握法律基礎、建設法規等法學知識;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等計算機信息技術知識。熟悉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和工具性知識。了解相關的人文社科知識。
(二)能力要求
具備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具備對專業外語文獻進行讀、寫、譯的基本能力;具備運用計算機輔助解決專業相關問題的基本能力;具備進行專業文獻檢索和初步科學研究能力;具備初步創新能力,能夠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發現、總結、提出新觀點和新想法;具備在交通土建領域進行項目策劃、設計管理、費用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組織協調的基本能力;具備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工程管理實際問題的綜合專業能力。
(三)素質要求
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具備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和專業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體魄。
三、專業特色及實現途徑
(一)專業特色
1.本著立足交通、服務社會的人才培養理念,強化公路工程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訓練,培養兼備公路工程技術和管理、經濟、法律以及信息技術的高素質工程管理人才。
2.堅持管理人才培養“工程化”,全方位加強學生的工程實踐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實現途徑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精準定位,不斷優化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建立科學、系統的教學管理制度以及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和穩定有效的運行機制,培養符合專業定位的高素質工程管理人才。
2.緊密依托“交通運輸工程”和“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開展專業建設,共享優勢學科平臺、實驗室和教學實習基地,開展實踐教學,鍛煉學生的工程管理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工程技術素養。
3.堅持產學研相結合。通過承擔科研和對外服務項目,全面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積累工程實踐經驗。指導學生結合教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科研立項,吸收學生參加科學研究和對外服務項目。結合重大工程項目設計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題目,讓學生真題實做,進行實踐訓練。
4.拓展第二課堂,開展工程管理技能大賽等相關學科競賽活動;通過學術講座、科技立項及大學生創新實驗等科研活動,引導學生自覺地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
四、畢業要求與保障措施
(一)畢業要求
1.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熱愛祖國,具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社會責任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具有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品質及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3.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4.具有從事工程管理工作所需的相關數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掌握扎實的管理、工程技術、經濟、法律和信息技術等工程管理相關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工程管理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并能將上述知識和技能用于解決復雜工程管理問題。
5.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復雜工程管理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能夠設計針對復雜工程管理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在設計中體現創新意識;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復雜工程管理問題進行研究。
6.具備運用現代工具分析、研究復雜工程管理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7.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工程實踐和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8.能夠就復雜工程管理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9.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二)保障措施
主要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和形式多樣的各類教學活動(包括理論教學、實驗、實習、課程設計、各類競賽活動、社會實踐等環節)來實現畢業要求,詳見畢業要求及能力實現矩陣。
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要求及能力實現矩陣
序號 |
畢業要求 |
能力實現的教學過程 |
1 |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熱愛祖國,具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社會責任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
課程:通識教育類選修課、思想道德修養及法律基礎、軍事理論、軍訓、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勢與政策等。課外:第二課堂、社會實踐活動、黨建活動、文體活動、學生社團活動、志愿義工、公益勞動等。 |
2 |
具有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品質及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
課程:思想道德修養及法律基礎、通識教育類選修課、工程管理專業導論、工程倫理學等。實踐環節:工程認知訓練、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課外:第二課堂、各類社會實踐、專題講座、學科競賽、學生社團活動等。 |
3 |
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
課程:體育、軍訓、軍事理論、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外:第二課堂、社會實踐活動、黨建活動、文體活動、學生社團活動、志愿義工、公益勞動等。 |
4 |
具有從事工程管理工作所需的相關數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掌握扎實的管理、工程技術、經濟、法律和信息技術等工程管理相關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工程管理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并能將上述知識和技能用于解決復雜工程管理問題。 |
課程:計算機與程序設計基礎、程序設計應用基礎、大學物理、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土木工程制圖、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經濟學通論、運籌學、工程管理學基礎、工程財務管理、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建筑法規、BIM技術及應用、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等。實踐環節:工程認知訓練、認識實習、社會調查、道路工程課程設計、橋梁工程課程設計、相關課程課內試驗等。課外:學科競賽、專題講座等。 |
5 |
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復雜工程管理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能夠設計針對復雜工程管理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在設計中體現創新意識;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復雜工程管理問題進行研究。 |
課程: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工程項目管理、公路工程造價、施工組織設計、FIDIC條件與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標、工程管理專業前沿等。實踐環節:工程招投標課程設計、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設計、合同管理課程設計、公路工程造價課程設計、BIM技術及應用課程設計、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課外: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及創新實驗設計項目、學術活動等。 |
6 |
具備運用現代工具分析、研究復雜工程管理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
課程:計算機與程序設計基礎、程序設計應用基礎、大數據原理與應用、SPSS統計分析與軟件應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統、BIM技術及應用、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等。實踐環節:工程招投標課程設計、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設計、合同管理課程設計、公路工程造價程設計、BIM技術及應用課程設計、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課外:學科競賽、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及創新實驗設計項目、學術活動。 |
7 |
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工程實踐和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
課程: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建筑法規、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安全與環保、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環境工程概論、工程倫理學等。實踐環節:認識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課外:第二課堂、學術活動、專題講座等。 |
8 |
能夠就復雜工程管理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
課程:大學應用語文、通用工程英語聽說(上、下)、通用工程英語讀寫、英語聽說寫譯綜合、大學英語(一、二)、工程管理專業前沿等。實踐環節:工程招投標課程設計、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設計、合同管理課程設計、公路工程造價課程設計、BIM技術及應用課程設計、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認識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課外: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及創新實驗設計項目、學術活動。 |
9 |
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
課程:大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大學生創業基礎、工程管理專業前沿等。實踐環節:工程招投標課程設計、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設計、合同管理課程設計、公路工程造價課程設計、BIM技術及應用課程設計、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課外: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及創新實驗設計項目、學術活動。 |
五、主干學科
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
六、修業年限
基本修業年限4年,最長學習年限6年。
七、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八、畢業學分
學生畢業時要求修滿168學分,其中6學分用于修讀全校通識教育類選修課。
畢業學分168 |
理論教學: 126學分(75%) |
必修: 97學分(57.8%) |
|
選修: 29學分(17.2%) |
全校通識教育類選修課: 6 學分(3.6 %) |
||
其他選修課:23 學分(13.6 %) |
|||
集中實踐教學環節: 42學分(25%) |
|||
第二課堂≥14學分 |
備注1:全校通識教育類選修課至少修讀6學分。
備注2:其他選修課是指除全校通識教育類選修課以外的所有選修課(含限選課)。
九、核心課程
土木工程制圖、建筑材料、工程力學、結構設計原理、運籌學、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工程項目管理、建筑法規、FIDIC條件與合同管理、公路工程造價、工程財務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招投標、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等。
十、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工程測量實習、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課程設計、BIM技術及應用課程設計、合同管理課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生產實習、公路工程造價課程設計、工程招投標課程設計、工程管理專業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十一、第二課堂活動要求
學生至少獲得14學分方可畢業。第二課堂活動學分認定見《長沙理工大學本科生第二課堂學分管理辦法》(長理工大教[2013]16號),其中“大學生學習方法指導”(0.5學分,必修,考查,第一學期)、“大學生衛生與健康”(0.5學分,選修,考查,第一學期)、“大學生創業基礎”(2學分,必修,考查,第六學期)、“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2學分,必修,考查,1-4學年),“形勢與政策”(2學分,必修,考查,1-4學年)、思政系列課程課外實踐(5學分,必修,考查)等課學分計入第二課堂。
十二、指導性教學進程計劃
指導性教學進程計劃見附件1。
集中實踐教學環節見附件2。
十三、輔修專業、雙學士學位教學計劃
輔修專業教學計劃見附件3。
雙學士學位教學計劃見附件4。
一、培養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規律,秉承“博學、力行、守正、拓新”校訓精神,堅持“德育為先、知識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育人理念,突出科教融匯,夯實科學教育根基,彰顯工程教育特色。培養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工程倫理觀,具備突出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卓越的工程實踐能力、開闊的國際視野、良好的溝通與自適應能力;掌握土木工程技術、管理、經濟、法律和信息技術等基礎知識,接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備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復雜工程管理問題的綜合專業能力;能在公路交通、土木建筑等行業從事項目管理和造價咨詢工作,成為“底色亮、實踐強、善創新、敢擔當”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和行業精英。
畢業后經過 5 年左右實踐工作的鍛煉,具備勝任工程師或者相應職稱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條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事業心和職業道德,能積極服務國家與社會。
2)能夠熟練運用專業知識,在工程項目前期策劃、工程造價、施工管理等領域,具有分析解決復雜工程管理問題的能力,勝任注冊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和建造師工作,成為管理、技術、經濟、法律、信息技術等多學科背景團隊的負責人或技術骨干。
3)能夠遵循工程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提出工程設計方案,并將人文、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等因素融入到工程設計和實施中解決復雜工程管理問題。
4)具備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在先進信息技術與工程管理融合發展中從事創新性研究和實踐工作。
5)重視溝通交流,能夠融入團隊,具有組織、管理和決策能力,具備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能力,能接受和應對新技術、新事物和新問題帶來的挑戰,具有引領團隊適應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能力。
二、培養規格
(一)知識要求
掌握工程制圖、建筑材料、工程力學、工程測量、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等工程技術知識;掌握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運籌學、工程合同管理等管理知識;掌握工程經濟、工程財務等經濟學知識;掌握法律基礎、建設法規等法學知識;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等計算機信息技術知識。熟悉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和工具性知識。了解相關的人文社科知識。
(二)能力要求
具備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具備對專業外語文獻進行讀、寫、譯的基本能力;具備運用計算機輔助解決專業相關問題的基本能力;具備進行專業文獻檢索和初步科學研究能力;具備初步創新能力,能夠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發現、總結、提出新觀點和新想法;具備在交通土建領域進行項目策劃、設計管理、費用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組織協調的基本能力;具備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工程管理實際問題的綜合專業能力。
(三)素質要求
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具備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和專業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體魄。
三、專業特色及實現途徑
(一)專業特色
1.本著立足交通、服務社會的人才培養理念,強化公路工程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訓練,培養兼備公路工程技術和管理、經濟、法律以及信息技術的高素質工程管理人才。
2.堅持管理人才培養“工程化”,全方位加強學生的工程實踐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實現途徑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精準定位,不斷優化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建立科學、系統的教學管理制度以及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和穩定有效的運行機制,培養符合專業定位的高素質工程管理人才。
2.緊密依托“交通運輸工程”和“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開展專業建設,共享優勢學科平臺、實驗室和教學實習基地,開展實踐教學,鍛煉學生的工程管理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工程技術素養。
3.堅持產學研相結合。通過承擔科研和對外服務項目,全面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積累工程實踐經驗。指導學生結合教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科研立項,吸收學生參加科學研究和對外服務項目。結合重大工程項目設計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題目,讓學生真題實做,進行實踐訓練。
4.拓展第二課堂,開展工程管理技能大賽等相關學科競賽活動;通過學術講座、科技立項及大學生創新實驗等科研活動,引導學生自覺地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
四、畢業要求與保障措施
(一)畢業要求
1.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熱愛祖國,具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社會責任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具有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品質及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3.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4.具有從事工程管理工作所需的相關數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掌握扎實的管理、工程技術、經濟、法律和信息技術等工程管理相關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工程管理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并能將上述知識和技能用于解決復雜工程管理問題。
5.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復雜工程管理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能夠設計針對復雜工程管理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在設計中體現創新意識;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復雜工程管理問題進行研究。
6.具備運用現代工具分析、研究復雜工程管理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7.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工程實踐和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8.能夠就復雜工程管理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9.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二)保障措施
主要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和形式多樣的各類教學活動(包括理論教學、實驗、實習、課程設計、各類競賽活動、社會實踐等環節)來實現畢業要求,詳見畢業要求及能力實現矩陣。
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要求及能力實現矩陣
序號 |
畢業要求 |
能力實現的教學過程 |
1 |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熱愛祖國,具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社會責任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
課程:通識教育類選修課、思想道德修養及法律基礎、軍事理論、軍訓、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勢與政策等。課外:第二課堂、社會實踐活動、黨建活動、文體活動、學生社團活動、志愿義工、公益勞動等。 |
2 |
具有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品質及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
課程:思想道德修養及法律基礎、通識教育類選修課、工程管理專業導論、工程倫理學等。實踐環節:工程認知訓練、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課外:第二課堂、各類社會實踐、專題講座、學科競賽、學生社團活動等。 |
3 |
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
課程:體育、軍訓、軍事理論、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外:第二課堂、社會實踐活動、黨建活動、文體活動、學生社團活動、志愿義工、公益勞動等。 |
4 |
具有從事工程管理工作所需的相關數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掌握扎實的管理、工程技術、經濟、法律和信息技術等工程管理相關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工程管理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并能將上述知識和技能用于解決復雜工程管理問題。 |
課程:計算機與程序設計基礎、程序設計應用基礎、大學物理、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土木工程制圖、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經濟學通論、運籌學、工程管理學基礎、工程財務管理、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建筑法規、BIM技術及應用、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等。實踐環節:工程認知訓練、認識實習、社會調查、道路工程課程設計、橋梁工程課程設計、相關課程課內試驗等。課外:學科競賽、專題講座等。 |
5 |
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復雜工程管理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能夠設計針對復雜工程管理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在設計中體現創新意識;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復雜工程管理問題進行研究。 |
課程: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工程項目管理、公路工程造價、施工組織設計、FIDIC條件與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標、工程管理專業前沿等。實踐環節:工程招投標課程設計、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設計、合同管理課程設計、公路工程造價課程設計、BIM技術及應用課程設計、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課外: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及創新實驗設計項目、學術活動等。 |
6 |
具備運用現代工具分析、研究復雜工程管理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
課程:計算機與程序設計基礎、程序設計應用基礎、大數據原理與應用、SPSS統計分析與軟件應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統、BIM技術及應用、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等。實踐環節:工程招投標課程設計、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設計、合同管理課程設計、公路工程造價程設計、BIM技術及應用課程設計、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課外:學科競賽、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及創新實驗設計項目、學術活動。 |
7 |
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工程實踐和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
課程: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建筑法規、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安全與環保、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環境工程概論、工程倫理學等。實踐環節:認識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課外:第二課堂、學術活動、專題講座等。 |
8 |
能夠就復雜工程管理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
課程:大學應用語文、通用工程英語聽說(上、下)、通用工程英語讀寫、英語聽說寫譯綜合、大學英語(一、二)、工程管理專業前沿等。實踐環節:工程招投標課程設計、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設計、合同管理課程設計、公路工程造價課程設計、BIM技術及應用課程設計、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認識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課外: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及創新實驗設計項目、學術活動。 |
9 |
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
課程:大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大學生創業基礎、工程管理專業前沿等。實踐環節:工程招投標課程設計、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設計、合同管理課程設計、公路工程造價課程設計、BIM技術及應用課程設計、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課外: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及創新實驗設計項目、學術活動。 |
五、主干學科
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
六、修業年限
基本修業年限4年,最長學習年限6年。
七、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八、畢業學分
學生畢業時要求修滿168學分,其中6學分用于修讀全校通識教育類選修課。
畢業學分168 |
理論教學: 126學分(75%) |
必修: 97學分(57.8%) |
|
選修: 29學分(17.2%) |
全校通識教育類選修課: 6 學分(3.6 %) |
||
其他選修課:23 學分(13.6 %) |
|||
集中實踐教學環節: 42學分(25%) |
|||
第二課堂≥14學分 |
備注1:全校通識教育類選修課至少修讀6學分。
備注2:其他選修課是指除全校通識教育類選修課以外的所有選修課(含限選課)。
九、核心課程
土木工程制圖、建筑材料、工程力學、結構設計原理、運籌學、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工程項目管理、建筑法規、FIDIC條件與合同管理、公路工程造價、工程財務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招投標、計算機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等。
十、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工程測量實習、工程經濟與可行性分析課程設計、BIM技術及應用課程設計、合同管理課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生產實習、公路工程造價課程設計、工程招投標課程設計、工程管理專業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十一、第二課堂活動要求
學生至少獲得14學分方可畢業。第二課堂活動學分認定見《長沙理工大學本科生第二課堂學分管理辦法》(長理工大教[2013]16號),其中“大學生學習方法指導”(0.5學分,必修,考查,第一學期)、“大學生衛生與健康”(0.5學分,選修,考查,第一學期)、“大學生創業基礎”(2學分,必修,考查,第六學期)、“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2學分,必修,考查,1-4學年),“形勢與政策”(2學分,必修,考查,1-4學年)、思政系列課程課外實踐(5學分,必修,考查)等課學分計入第二課堂。
十二、指導性教學進程計劃
指導性教學進程計劃見附件1。
集中實踐教學環節見附件2。
十三、輔修專業、雙學士學位教學計劃
輔修專業教學計劃見附件3。
雙學士學位教學計劃見附件4。